30 2024/10
特色戏剧小镇 喜迎八方游客
近段时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戏剧小镇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活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戏剧小镇,意大利的音乐巡游表演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观众将演出者围成一个大圈,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起来,一时间,欢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让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来自苏州的游客周杨兴奋地说:“戏剧小镇有着厚重的戏剧文化,还可以看到许多外国人的表演,真是太赞了!”天天有戏看,天天“有好戏”。在戏剧小镇,精彩剧目接连上演,令人应接不暇。除了戏剧演出,小镇内还有剧本杀、素人剧场演员遴选与剧本围读等特色戏剧活动。游客徐先生作为戏剧爱好者,对戏剧小镇赞不绝口:“这里的戏剧活动丰富多彩,让我过足了戏瘾。”漫步戏剧小镇,游客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历史画卷中。三江桥旁,非遗表演独具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古榕树下,游客们悠闲地休憩,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古城墙上,游客们驻足观望,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游客王女士感慨道:“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我与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游客可以在戏剧小镇收获“吃喝住游娱购”一站式体验。灯火夜市里,油炸烧烤香气四溢、糯米糍粑软糯可口、手工寿司精致美味……各种小吃摊前围满了游客,大家争相购买这些地道的美食。在“会昌有礼”的文创店内,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文创产品和会昌特产,店里还设置了茶歇小憩,集聚了戏剧IP设计,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今年国庆期间,小镇精心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和演出,日均接待游客超5 万人次,总游客量近 40 万人次。”会昌戏剧小镇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张力川介绍,通过“戏剧+文旅”融合新体验,让游客“景中看戏、戏中赏景”,领略戏剧小镇的独特魅力。 (刘兆春 刘玉明)
26 2024/10
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这些举措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介绍,在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晓度、扩大市场交易量,推动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的融资依据,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相关重点标准进程。市场监管总局将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鼓励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合理配置流量资源,重点向农产品经营主体、特色经营主体和新入驻经营主体倾斜。同时结合大型促销等活动加大对平台内企业商户的流量支持,帮助企业商户提高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平台内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针对当前一些工业企业反映订单不足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介绍,为帮扶企业拓展市场,四季度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一些具体举措,主要包括:聚焦投资带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围绕扩大消费,组织开展优供给、促升级系列行动;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王江平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支持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包括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独角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畅通融资渠道 优化营商环境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近期围绕助企帮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就是要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优化营商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力争做到服务不减、价格更优。在缓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困难方面,丛林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小微企业只要是合规持续经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状况良好,同时有真实的融资需求,贷款用途是合规的,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丛林说。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被认为是提振信心的重要举措。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草案第一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等写入法律,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充分表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这些内容将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针对妨碍市场公平准入、限制企业跨区迁移等问题,要尽快研究提出切实有效措施,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深入推进涉企法律法规政策评估清理,全面清理歧视和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规模和地域企业的各类规定。在减轻企业负担上狠下功夫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要在减轻企业负担上狠下功夫,聚焦重点收费主体、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进度,让企业尽快得到实惠。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涉企违规收费的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各类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全面公开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不在目录内的一律不得收费。推动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细化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认定标准,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完善常态化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充分发挥乱收费治理“前哨站”的作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和改进涉企执法。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将推动各级执法机关建立完善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尽可能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要求行政机关在对涉案企业立案、调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或者作出重大行政处罚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处置。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推行服务型执法具体举措,制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更多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将服务贯穿于监管执法全过程、各环节,科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据新华社)
23 2024/10
情绪消费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买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商品”到“买一个商品让自己开心”,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场“心灵按摩”、一剂“情绪解药”。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情感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日益旺盛。当购物遇到心灵,一场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热潮悄然兴起。中消协今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今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为情绪价值买单成趋势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的合生汇商场内,正在挑选解压玩具的何凯告诉笔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会买一些解压玩具,像指尖陀螺、减压魔方等,在闲暇之余能让我放松一下心情。”很多像何凯一样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解压玩具,初衷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放松压力、找到快乐。在上海市工作的李盈莹是解压玩具的忠实爱好者。她经常会在网上购买寓意好的摆件,如代表“好运连连”的水培四叶草、写着“福”字的彩色键盘贴画、卡皮巴拉木鱼等,摆放在办公桌上。“每次看到这些东西,心情都会莫名地好起来,让人觉得很幸福。”李盈莹说。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在网购平台上,一款标价约5元的胡萝卜兔解压玩具销量达到10万件,不少带有情绪抚慰价值的文字型手机壳、T恤衫也成为热门选择。与以往的消费需求不同,情绪消费的商品实用性不强,有些甚至没有实体产品,通常商品页面会标注“虚拟产品无需物流发货”等字样。去年,淘宝公布的年度十大商品中,“爱因斯坦的脑子”独树一帜,成为历年来首个入选年度商品的虚拟商品。这是网购平台近年兴起的一种情绪价值服务产品,卖家把相关虚拟产品的图片挂在商品页上,标价几毛钱,下单后客服会通过聊天界面给顾客加油打气。这类虚拟商品看似小,却也蕴藏商机。来自河北省邢台市淘宝村的“00后”张建茜发现这一现象,果断在自己的网店上架了这类产品,一年就卖出了7万单。此外,虚拟蚊子、孤寡青蛙等虚拟商品也成为网购平台年销量超百万的热门单品。这些产品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释放情感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楠玉表示,情绪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形式,实现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以及精神享受等,具有消费虚拟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征。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当下,年轻人的情绪消费方式可谓花样繁多,他们热衷于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同时催生了一系列以疗愈、冥想、手工DIY为代表的线下新业态。《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白领张旎告诉笔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做一些手工艺品,比如编织、陶艺、插花等。这些手工活动不仅让我心情放松,还能让我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张旎的话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他们渴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情绪出口,手工DIY正是这样一种有效途径。“90后”消费者李浩宇则对疗愈服务情有独钟。“我经常去体验正念冥想和芳疗SPA,这些服务让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专注于当下,感受身心的放松和宁静。”李浩宇表示,精油的芳香萦绕整个屋子,环境私密又舒适,他愿意为这种能够带来心灵慰藉的服务买单。相关行业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疗愈”一词搜索量增长256%。同时,疗愈类服务供给快速上升,当前平均每月上线1000多个服务新供给,“疗愈+SPA”占七成以上。楠玉表示,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人们更加注重情绪满足和感受体验。对幸福、满足等积极情绪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影响着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消费模式。对产品和服务情绪价值的追求折射出消费者对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追求,反映出社会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催生出更多的情绪消费需求,需寻求情绪发泄的出口。不少青年群体会面临更多工作、家庭、收入和健康方面的压力,其消费需求呈现出从功能性向情绪性的转变。情绪消费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情绪消费品”市场监管的缺失,对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能力和伦理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此,楠玉建议,“情绪经济”是一种新兴的消费现象,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发展,要加强对情绪消费品市场的监管,确定合法边界,规范行业标准,建立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避免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和消费纠纷。同时,消费者应增加辨别能力,理性消费虚拟商品,注意在消费过程中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作为社交替代品,部分情绪消费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强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李思雨)
19 2024/10
乡村“美味”产业旺起来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特色美味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每一位食客的味蕾。不管是香气四溢的盐包鸡,还是麻辣鲜香的辣椒酱,都成为吸引游客来奉新的亮丽名片。近日,笔者来到奉新县宋埠镇桥头村,扑面而来的是盐包鸡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盐包鸡是奉新县历史悠久的特色美食之一,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将鲜嫩的鸡肉与精细的盐巴巧妙融合,就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我们选用本地村民散养的土鸡为原料,将整鸡洗净、去毛后,挂在太阳下或通风处晾晒3个小时以上。”宋埠镇盐包鸡制作师傅熊太雪说,“然后把锅烧热,确保锅中无水分残留,用食盐包裹晾干后的整鸡,放在土灶热锅中文火慢烘约3个小时,盐包鸡就制作完成了。”据了解,将鸡用秘制调料腌制,经过恰到好处的火候烘烤,如此烹制出的盐包鸡外皮金黄酥脆、鸡肉鲜嫩多汁。冯川镇老食客徐女士说:“奉新宋埠的盐包鸡味道一绝,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鸡肉的鲜美和盐巴的独特风味。这道特色美食是我们奉新人的骄傲。”笔者走进上富镇达英食品有限公司,只见“达英辣椒酱”的创始人邹达英正在精心挑选制作辣椒酱的原材料。“我们精选优质的本地干红辣椒、紫皮香蒜、精炼菜籽油等作为原料,制作出的辣椒酱独具风味,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邹达英出生在奉新县的一个偏远山村。20世纪90年代初,在镇里的社区居委会工作时,她常常把自制的辣椒酱送给左邻右舍,大家品尝后都非常喜爱。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甚至还吸引了城里餐馆老板的注意。2013年,已退休的邹达英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注册了商标,办起了公司,建起了加工厂,带动了周边村乡镇的村民就近就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只有产业兴旺,才能鼓起群众的腰包。目前,以特色小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在奉新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舒启明 邓建刚)
16 2024/10
乡间小吃闯进全国市场
金秋时节,笔者来到江西省德兴市张村乡南岸村,只见一圈圈金黄色的南瓜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近年来,这个村有120户人家靠着家乡“土小吃”——南瓜粿,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们将南瓜刨去外皮,切成圈状薄片,拌上糯米粉、辣椒、盐、糖等调料,蒸熟之后再进行晾晒,最后就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南瓜粿。“以前,南瓜粿是我们农家的下饭菜,上不了台面。”南岸村党支部书记李裕明说,他们村很早就开始加工制作南瓜粿,每逢天晴,家家户户晒南瓜粿,但从来没有拿到市场上卖过。直到2014年9月,南岸村大学生村官艾剑辉将不起眼的南瓜粿打造成了休闲食品,一时间走俏互联网。2021年,村民严志财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产品销售公司,销售南瓜粿系列产品,他也成为当地经营南瓜粿小食品的经纪人。他说,应不少客户的要求,南瓜粿系列产品大部分采用礼盒包装,成为消费者馈赠亲友的礼品。以前,南岸村村民都是在家各自制作南瓜粿,制作出来的南瓜粿口味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且保存时间短。为解决这些难题,南岸村聘请技术员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试验,统一了南瓜粿口味,延长了保质期,拥有百年“配方”的南瓜粿由此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南瓜粿的制作与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南瓜粿系列产品已由原来的季节性加工,转变为如今的四季常态化制作。李裕明介绍,目前南岸村300户人家,有120户从事南瓜[米果]系列产品的制作和销售,由于该村制作的南瓜粿无污染且不添加防腐剂,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青睐。许多土特产店、超市的经营人员来南岸村进货,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如今,在南岸村的村头,已建起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南岸村南瓜粿加工厂,加工厂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李裕明说,作为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该加工厂每天可生产南瓜粿系列产品1000公斤,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徐黎明)
12 2024/10
因地制宜推进快递进村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快递进村是邮政快递行业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寄递服务需求“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服务,在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老百姓对快递进村赞不绝口。“快递进村,设立了综合服务站,确实给老百姓寄递物品带来了便利。”甘肃省山丹县东乐乡小寨村村主任张振海说。“以前我们取快递得到县里,来回花费1个多小时,费时又费力。自从村里有了快递点,特别方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河南乡二河村村民赵成荣感叹道。“现在快递车直接开到家里。”安徽省阜南县会龙镇何寨村销售辣椒和毛豆的商户李雪侠说,“我们现在做电商特别方便,不用为运输发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快递进村的有关政策密集出台,全行业充分发挥连接线上线下、服务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通过实施快递下乡、快递进村、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创建、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创建等工作,积极推进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助力农民致富增收。”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凯表示。随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越来越快,农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宽,我国邮政快递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越来越好。电商主播孙婧坦言,自己经常在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的二河村、华安村、兴利村等地直播,县里开通了客货邮服务后,当地的水果、家禽、菜干等商品基本能做到当天发货。甘肃省丘壑苍茫、山川交错。面对农村群众的殷切期盼,当地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客货邮融合发展、邮快合作等多种模式精准推进。甘肃省邮政管理局局长袁海东说:“从2021年到去年,甘肃省累计寄递‘甘味’农特产品1.1亿件。”北京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财政局、交通委等六部门制定了《北京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巩固快递企业投递到户成果,到今年11月底前实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基本覆盖。“我们还扎实推进快递进村普查工作,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工作机制。”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金京华表示。去年,安徽省农村地区收派快件量近40亿件,服务支撑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千亿元。安徽省邮政管理局局长伍洲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快递进村质效,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用邮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近13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近年来,邮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种模式多点开花,全国不同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快递进村,推动广大农村地区消费需求逐渐释放,促使农村地区农特产品销路不断拓宽,服务乡村振兴质效不断提升,让农村快递服务更有温度、农民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助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乔雪峰)
09 2024/10
休闲农业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近年来,各地注重突出绿水青山特色、擦亮生态田园底色,持续做精做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田园风光成为农民群众的“聚宝盆”。今年以来,休闲农业消费市场持续升温。近日,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秋韵乡村休闲游、天津市西青区大美稻香幸福之旅等55条秋季精品线路以及辽宁省盘锦市稻作人家民俗村、湖北省随州市千年银杏谷等171个精品景点,为各地游客的乡村游提供了新选项。本次活动旨在展示美丽乡村、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消费。活动聚焦“和美乡村绘新景 山海江田赏秋色”主题,通过民族歌舞表演、多元业态展示、民俗非遗展演等多种形式,现场推介了一批于山海间赏秋景、于江田中品秋韵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感悟乡愁、畅游乡村的精彩指南。“发展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休闲农业有力推进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成为城乡居民美好向往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凸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休闲农业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尤其是劳动节、端午节等假日期间,特色乡土美食、民俗文化节庆、农事体验等乡 村休闲业态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上述负责人说。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看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要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以县域为中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要积极扩大乡村就业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张红宇说。(李栋)
28 2024/09
折粉产业兴起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走进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华坊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只见折粉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排排用竹条编制的折子上铺满了制作好的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泽。折粉是当地人钟爱的一道美食,煮好的折粉闻着臭、吃着香,与臭豆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肇陈镇华坊村折粉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徐新正介绍道,制作折粉需经过发酵、磨粉、浸泡、挤压、制粉、烹煮、晾晒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晒干后的折粉呈长方形,一块块折叠得像放大摊薄了的方便面块。先将折粉浸泡半小时,然后搭配牛肉、猪肚等食材共同烹煮,其汤汁鲜美、味道独特、爽滑耐嚼、回味无穷。“生产折粉要看天气,晴好高温天气有利于晾晒。”肇陈镇华坊村党支部书记徐新旺介绍,目前,该村一年可加工大米2万公斤,平均每天可生产折粉160公斤,一年大概可以生产百来天。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对于村民柯美栋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笑着说:“我年纪大了,也不想走远了,村里发展折粉产业要招收工人,我就来了,每天还能挣100元务工费,挺好。”近年来,瑞昌市积极探索产业振兴的新路径,通过结合地理区位优势和市场调研,大力推广“合作社+脱贫户”和“大户+脱贫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折粉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王亮)
25 2024/09
县城品牌“上行” 释放消费潜能
最近,外出就餐的市民们常常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打开不同的手机外卖平台时,以蜜雪冰城、塔斯汀、米村拌饭等为代表的县城品牌往往在一线城市美食热销榜中排名靠前。国内消费观念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各大县城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军一线城市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近年来,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餐饮消费市场在攀升的同时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主要县城餐饮品牌在北京、上海的平均门店增速分别达到148%和225%;门店数量处于全国中等水平(1000家左右)的中等规模县城餐饮品牌在一线及二线城市的平均订单增速高达94.3%,平均用户增速为84.5%。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朱雨可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县城品牌在大城市走红,折射出多层次的消费心理。一方面,部分县城品牌以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特色,满足了城市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县城品牌凭借较高的性价比,迎合了对价格敏感但又注重质量的消费群体,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对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凭借高性价比策略,一些品牌在全国迅速铺开。蜜雪冰城早在2020年就成为首个“万店品牌”,依靠“10元以下茶饮店”的定位迅速占领市场;从下沉市场起步,华莱士通过“特价123活动”迅速打开市场。朱雨可认为,除价格策略外,县城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也成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原因。我国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底色不断彰显,县城品牌“上行”,既是消费心理的反映,更是县域经济与城市消费市场相互支撑发展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乡经济互动和优势互补,一线和二线城市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追求产品的性价比,与此同时县城用户则对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显示,2012年到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已经从2.88降至2.45。“如今,城乡之间消费市场通达和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居民消费方式日益趋同,为县城品牌成为大城市‘新宠’提供了有利条件。”朱雨可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畅通,许多过去存在的消费壁垒逐渐被打破。一方面,县城品牌在下沉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迅速缩小,消费也被逐步拉平,这使得市场扩展、品牌知名度提升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同时得到满足。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这些抓住城乡消费结构变化的县城品牌,正在不断创造佳绩。“但从全局看,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需重视,未来应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发展。”朱雨可表示,未来,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的条件下,县城品牌有望进一步突破规模的限制,迎接市场带来的更多挑战与机遇。(栗翘楚 钟文玥)
21 2024/09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
近日,笔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举措》旨在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整体优化目标,按照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要求,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政策举措。据了解,《重点举措》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当前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影响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谋划提出改革举措,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针对限制企业跨区迁移、冒名登记、职业索赔等问题,主动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提出企业异地迁移可以直接到迁入地办理登记、完善企业实名登记机制和程序、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等务实举措。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改革任务,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稳妥审慎推出新的创新举措。在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提出要结合违法行为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综合考虑影响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科学确定处罚种类和幅度。从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高度,将安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提出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三是坚持服务发展,把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持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出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实行依法按期认缴;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必要的干扰;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重点破除限制企业自主迁移、妨碍市场公平准入、构筑自我“小循环”等问题。四是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使各方面举措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增强政策融合整合效应。《重点举措》是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综合性文件,覆盖了市场监管各大职能领域,融合了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基础支撑、政务服务等多方面多条线的核心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上述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吸引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畅通经营主体诉求反映渠道,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抓好《重点举措》的落地落实。 (孙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