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07
红土地上稻花香 ——江西省兴国县抓牢粮食生产纪实
近年来,江西省兴国县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目标,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实现增产增收。2023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3.88万亩、总产量27.2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兴国县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田块合并改成集中连片的高产田,使农田更加适合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通过逐年逐步建设,系统完善农田设施,该县累计建成旱能灌、涝能排、肥力好、便于机械化耕作的高标准农田46.8万亩。同时,该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按照宜稻则稻、宜旱则旱、宜特则特的原则,开展好耕地抛荒撂荒整治。对季节性抛荒、常年抛荒等无法落实种植主体的耕地,在保持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集体依法依规协调流转,采取村集体代耕代种、集中流转大户种植等形式开展粮食生产。今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68.8万元,复垦抛荒地8960亩。藏粮于民兴国县高兴镇新圩村村民鄢日标是种植大户,这几天,他在稻田忙着开展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现在政策好,种粮有补贴,我今年扩种了200亩,共有510亩早稻田了。”近年来,兴国县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大力培育懂技术、善耕作的种粮大户和农户,维护好“藏粮于民”这个隐形粮仓。“今年,我们将投入粮食生产的县级财政预算奖补资金提高到6000万元,对种植早稻5至30亩、5亩以下的分别给予每亩40元、20元奖补;另外,我们还出台了工厂化育秧奖补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世环说,今年全县种植50亩以上早稻的种粮大户有748户,他们种植的早稻面积达16.2万亩,占全县早稻总面积的61.22%。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问题,兴国县以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为抓手,积极引导小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将土地委托给生产经营大户,采取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防治、统一补助等方式,推动构建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粮食生产。藏粮于技“近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基数较高,要密切关注病虫情报……”近日,兴国县高级农艺师张朝阳来到长冈乡塘石村,耐心指导种植户加强病虫害防治。如何“种得好”?兴国县组建12个县级技术服务指导组,常态化下乡、进村、入户指导春耕备耕和油菜田间管理等工作,126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和现代化耕作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该县锚定机械强农目标,统筹投入资金1.26亿元,新建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25个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新推行农机托管服务,由乡村两级出资购买翻耕机、微耕机组建农机服务队,为农户统一提供农机服务,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目前,该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焦俊杰)
17 2024/07
“共同富裕”的苗庄探索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敢为人先,做了件大事。天津市宁河区苗庄镇以资源换资金,吸引一家央企将59.6亿元巨资投在镇域内的沟沟渠渠上。“企业帮助我们疏浚水系、建设高标准农田,我们将镇内闲置的沟渠租给他们,建设光电和风电项目。”苗庄镇党委书记杨建告诉近日来访的笔者,在市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该镇参与了谋划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项目,以产业化项目吸引社会资本,以投资收益反哺乡村建设,打造村镇、企业和群众的“致富共同体”。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苗庄镇长期存在水系连通不畅、基础设施薄弱、水域空间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粮田变良田,是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关键。将散乱的小田调整为大田,基本农田才有望升级为高标准农田。宁河区委、区政府和市发展改革委多次召开协调会,经过前期方案设计、专家多次论证、市有关部门批准,1000亩示范块依法合规得到了调整。“我们在基本农田不被破坏和‘三区三线’不被突破的前提下,将现有资源优化重整,保证了耕地数量有增加、土地质量有提升、生态环境有改善。”杨建说。央企进驻投资,将1000亩示范块提升为高标准农田。之前这块地被26条沟渠分成了数百个小田块,地势坑洼,大型机械设备进不来,产粮效益不高。调整过后,地块内原有的26条沟渠减少到4条,新增耕地58.9亩。且通过利用物联网等各类信息技术,实现了智慧种植。同时,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把各家各户的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村民们可以得到流转费、土地分红,以及村民福利。“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站在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千亩示范块的稻田边,前于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连江难掩心中的喜悦。千亩示范块取得成功,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项目迅速推进。苗庄镇通过盘活闲置沟渠资源,平均每个村可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全镇30个村联合成立联村富民平台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享受财产收益,也成为未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实现村集体、农民个人双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寻的梦想。如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苗庄镇一直在探索。 (张立平)
13 2024/07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笔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和《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此次发布的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共15个。笔者了解到,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19年,自然资源部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共支持25个省份实施了356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以及浙江宁波、广州从化、福建泉州、广西崇爱高速公路沿线和浙江跨乡镇等不同尺度试点56个片区。此外,各地自行开展了892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1304个试点共完成综合整治37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在组织模式、规划衔接、实施管理、验收与后期管护、资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成效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农耕肌理、留住乡韵乡愁,释放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修复生态基底、提升人居环境,深化制度改革、共享土地红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自然资源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则聚焦“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引导各地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本次推荐目录共收录了来自26个省(区、市)的38个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典型案例,覆盖四大领域:基础设施领域8个、公共服务设施领域10个、产业园区及工业项目领域13个、城乡高质量发展领域7个。 (王皓然)
03 2024/07
美丽村庄小而精 处处皆是好风景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孔望山村南北小庄全面完成提档升级,整个村成为了小而精的美丽村庄。以往,孔望山村南北小庄的环境整治一直处于“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状态。河道积淤、污水难排、乱堆乱放、墙面破损等一直阻碍着村庄提升居住品质。近年来,朐阳街道对南北小庄环境卫生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发力,对村庄进行现状分析,明确规划目标与思路,提出建设方案和实施内容。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街道持续开展“庭院房屋美化、环境卫生绿化、河道沟渠净化、庄内路面硬化、山坡道路亮化、安防智能化”六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村民房屋外立面改造出新1.1万平方米、彩绘500平方米,道路两侧菜地整治1.8万平方米、绿化升级220平方米,沟渠、河塘全方位改造400平方米,安装路灯28盏、道路防护栏160余米。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好妯娌“四好”评选活动,规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建设,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相关内容,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文旅融合出精品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富民主线,以深度挖掘山水资源优势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民宿+旅游”新路径。新建景观小品,配套建设民宿、茶社等服务性集体经济项目,开拓杏林小径、桃花溪谷、漫步游走道等旅游打卡点,构建“生态+”等商业模式,推广桃、李、杏、柿等特色农产品,作好“集体经济+”文章,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增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一步,朐阳街道将以打造孔望山村南北小庄精品村为契机,以农旅结合为主导,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旅游开发、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美丽乡村共富图景。 (金姝延 宋靖童)
26 2024/06
人间重晚晴!首份国家级农村养老总体部署暖心
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对外公布。这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 2.96 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需求随之快速增长。今年1月,国办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相较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市场成熟,当前,农村老人养老形势更紧迫、问题更突出,面临不少“坎”。一是老人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城里工作、在城里发展,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不断出现。从全国看,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二是服务少。我国共有1.6万个农村敬老院、168.1 万张床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约14.5万个,但由于老人居住分散,服务便利性、可及性还有待提高。针对农村养老一“多”一“少”的现状,《意见》定下目标——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意见》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了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县级层面,每个县到2025年都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还需承担统筹养老资源、开展养老人才培训等工作。乡镇层面,建立更多能够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等服务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这样的服务中心的服务覆盖范围总体上不低于全省地域的60%。村级层面,增加养老服务点。在这儿,老人可以吃上热乎饭、找医生看个小病、请人代买生活用品等,力争实现不出村、不离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靠什么支撑这张“网”?《意见》提出“激发内生动力”和“强化支撑保障”两条腿一起走。当前,各地围绕发挥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作了有益探索。有的村子通过“老年人养老金自己拿一点、子女主动出一点、村集体经济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争取上级补一点”办起“幸福小院”。有的村子建起“积分银行”,帮助送餐、协助做清洁都有积分,攒的积分可以兑换物品,也可以兑换服务。《意见》吸纳了各方探索经验,并加强了支持力度。比如,村民利用自有住宅或租赁场地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意见》要求帮助提升消防、建筑、食品等安全水平;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组成农村养老互助服务队,相关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还能拿到职业培训补贴。养老服务点建在哪?《意见》提出,完善用地政策,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钱从哪来?《意见》除明确政府“兜牢底”外,还鼓励国有或民营企业来农村运营养老服务设施,金融机构加强支持。让养老变“享老”。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伴随着这份总体部署的落地,全社会共同努力,养老幸福“网”会越织越密,夕阳红画卷会更加美好。(高蕾)
08 2024/06
高标准农田里的“交钥匙工程”
对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沉塘村富头组村民肖明清而言,今年的农事生产有些不一样。他开心地说:“打田栽秧,我们只需负责后一项,高标准农田交到手上时,田已经打好了。”2021年以来,井冈山市采取连片整村整乡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紧围绕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依“土”施方,努力建成灌排水顺畅、便于机械耕作、旱涝保收、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以农田高标准推进耕种低成本。笔者了解到,为不影响来年5月的下一季耕作,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选择在每年10月底晚稻收获后的冬春农闲时节进行。如何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工期之内,实现高标准、高满意度的完工,减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第一年可能出现的各类影响耕种的不利因素,解决群众对建设的“不适应”“不接受”问题?井冈山市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探索推行了“交钥匙工程”。“新房有交付标准,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有交付标准。”井冈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前说。为保证农田交到农民群众手里后可及时方便耕种,井冈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群众能够直接栽秧”为验收标准,由施工单位负责打田翻耕,保证高标准农田交回农民手上,可直接进行栽秧作业。郑前介绍,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在“促田成方”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先剥离耕作层,再进行“高削低填”的作业,从而达到平整土地、调整田形的目的。“田块调整中的表土剥离、挖填方等工程量较大,‘多挖少填’是施工的一大原则。”郑前说。一“多”一“少”之间,是井冈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积累,也是对“收钥匙”农民的认真负责。“土方回填后,大型机械再压过去,多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郑前坦言,“前期完成建设的农田有些未经施工单位打田,交到农民手上种植后第一年会出现田块不保水的问题。农民与自家土地间难免要度过一个‘磨合期’。”“由施工单位打好的田,再交到群众手中,后期无论是直播还是移栽,秧苗直接就能种下,就跟‘拎包入住’是一个道理!”郑前说。既有效消除了影响耕种的不利因素,也降低了农民的耕种成本,“交钥匙工程”推行后得到了许多群众的正面评价。在这场高标准农田的“精装修”中,“群众满意”成为建设的最高标准。据了解,2021年至今,井冈山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9.1万亩,2023年度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1万亩,其中改造提升0.2万亩,如期在今年3月完工。 (李克欣)
01 2024/06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近日印发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日前,自然资源部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如何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严守哪些底线,如何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围绕这些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强化县域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仍然是大趋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浚表示:“要顺应乡村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引导和配置空间资源,带动人口、资源、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优化乡村地区农业、生态、建设空间格局,更高效率配置空间资源,更好满足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诉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通知》落实这一要求,明确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针对目前不少村庄面临老龄空心、发展乏力等问题,杨浚表示,编制村庄规划,必须运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经验,立足于村庄发展基础,把握村庄演进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有序编制。《通知》明确,“多规合一”改革前已批准的村庄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或补充完善后符合要求的,可继续使用。重点发展村庄可单独编制村庄规划,或多个村庄合并编制,或与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通知》提出,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按照全域全要素的要求,从大地景观、村庄风貌、重要建筑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体现不同村庄的特点,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杜绝“千村一面”。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如何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通知》围绕提升安全韧性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进行了明确,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实效。如何守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底线?《通知》提出,优化乡村农业、生态和建设空间,引导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系统连片保护。如何守好历史保护底线?《通知》要求,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应将各类遗产保护利用管理要求统一纳入,明确土地利用、空间形态风貌的规划管控引导要求,防止搞成“两张皮”。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如何确保规划意图有效落地实施?杨浚表示,这需要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通知》强调,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村民和集体组织全程参与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保障机制,提高乡村建设和治理的实效。要将村庄规划成果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开展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推动建立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编制实施村庄规划,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农民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通知》按照“发动农民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赋能+在地规划人才培养”思路,提出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清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意义和主要内容。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村庄规划有基本了解,让基层干部对村庄规划与村里的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创产品规划设计方案等的区别有基本认识。要有效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动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献计献策,增强村庄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积极培养在地规划人才。为便于农民参与,《通知》还鼓励丰富村庄规划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制作直观易懂的版本,让农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杨浚表示:“自然资源部将坚持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指导地方编制能用、好用、管用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朱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