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鲜花产业铺就致富新路
当前,室外天寒地冻,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土楼胜利村的鲜花种植大棚内却暖意浓浓。“今年,我种了2个大棚的玫瑰海棠,共有3万多盆,主要是为春节市场准备的。”近日,土楼胜利村鲜花种植户吴兆红一边带笔者参观她的鲜花种植大棚,一边笑着说。“玫瑰海棠喜欢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光照强度、温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吴兆红告诉笔者,大棚里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她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智能化种植模式可以保证植株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进而提升鲜花的品质。”吴兆红说。吴兆红种植的鲜花除了供应本地及京津冀的花卉市场外,还远销广东、上海、重庆等地。“销路根本不用愁,客商会定期上门来收购。”吴兆红兴奋地说。在土楼胜利村,像吴兆红一样靠种植花卉致富的农户还有不少。目前,该村共有鲜花种植大棚80余个,主要种植玫瑰海棠、长寿花、红星凤梨、河北香菊等10余个品种。近段时间,土楼胜利村种植的河北香菊进入收获期。“菊花采摘后要在1小时内送入烘干房,经过杀菌、烘干等工序制成‘菊王茶’,销往全国各地。”土楼胜利村花卉产业负责人孙伟介绍。目前,土楼胜利村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采摘、烘烤、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解决了4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更受欢迎、经济效益更高的花卉品种,让鲜花产业真正成为广大村民的致富产业。”孙伟满怀信心地说。 (刘杰)
08 2025/01
小青椒长成大产业
“今年园区的青椒产量高、价格好,带动周边500多名农户增收。”近日,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寺头村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园区负责人李强一边忙着将青椒装袋、过秤,一边高兴地对来访的笔者说。青椒产业是长子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创建了长子青椒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青椒播种面积达6.3万亩,带动全县70%的农民增收致富。笔者走进在西寺头村的大棚里,只见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育苗作业。“我们采用嫁接育苗和嫁接覆盖技术,能确保根系直立健壮,保障了出苗率。”李强说,“这里的每批种苗都有编号,可追溯生产的每个环节。”创新种植管理模式、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新技术及物联网实验室、气象监测站等新设施,在园区200多座大棚内得到集成应用。李强介绍,为提高蔬菜的种植效率,园区采用降温涂料、遮阳网、滴灌等降温措施,采取“夏错峰”青椒种植模式,实现淡季上市,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园区引进了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线,把秸秆和畜禽粪便制成有机肥,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提升了土壤肥力。”长子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工作人员程旗开介绍,该园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防治、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每年可生产绿色农产品4400吨,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覆被式大棚、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200亩,建成旋转型大棚300亩,建设蔬菜加工处理车间、制冷库……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目前,长子县打造了100多个示范种植园区,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走进宋村镇东郭村蔬菜交易市场,工人们忙着打包、搬运、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村里建了冷库,蔬菜住进‘大冰箱’,延长了保鲜期,实现错峰上市。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后,客商从四面八方赶来,销路根本不用愁。”东郭村党支部书记杜旭东介绍,随着冷藏、仓储、物流等链条不断完善,预计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在宋村镇北李末村的浩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流水线运转井然有序。“我们依托长子县丰富的蔬菜资源,引进智能加工设备,开发蔬菜干制品,产品远销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该公司负责人王洪洲介绍,公司每年生产蔬菜干制品8000多吨,直接带动7000多户蔬菜种植户增收。长子县委书记郭强表示,该县将加强政策扶持,精心培育品牌,不断延链补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青椒产业成为富民支柱产业。(刘鑫焱 郑洋洋)
04 2025/01
产业能人显身手 强村富民有盼头
乡村振兴离不开思路新、有闯劲的产业“领头羊”。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鹏田乡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并于2024年选聘了一批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能人担任产业带头人,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带动就业甜柿园里结出“致富果”近日,笔者走进鹏田乡里修村的甜柿园,只见当地的产业带头人付木珍正带领着村民对柿子树开展冬季养护作业。2020年,付木珍开始进行甜柿试种工作,并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紧密合作,建立了170亩太秋甜柿试验示范基地。2024年,甜柿园喜获丰收,柿子的售价高达60元/公斤,付木珍收益超30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给柿子树做好冬季养护,是确保丰收的关键。”付木珍一边沉稳地操作着打沟机器,一边感慨道,“看到乡亲们通过种植甜柿实现增收,我感到非常欣慰。作为产业带头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付木珍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先进的农技知识,还安排 20 多名村民到果园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这种“科技+就业”的模式,不仅让乡亲们实现了增收,还让他们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科技引领西瓜大棚结出“致富瓜”“黄志永不仅教我们种植大棚西瓜,还帮我们打开了销路。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鹏田乡,黄志永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西瓜大王”。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农业产业的热爱,毅然返乡创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力家乡蓬勃发展。作为一名产业带头人,黄志永深知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积极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并签订了技术帮扶指导协议。2023年,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黄志永承包了20亩温室大棚种植西瓜。为提高西瓜的品质和产量,他引入了肥水一体化滴灌技术,该技术不仅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还使西瓜的生长更加稳定可控。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2024年,黄志永种植的西瓜成熟了,由于皮薄肉甜、口感极佳,西瓜一上市便受到众多客商和游客的青睐,他当年实现收益40多万元。大棚西瓜打开销路后,黄志永开始扩大产业规模,并带动周边的瓜农共同致富。2024年10月,他与本乡的10户瓜农签订了代销协议,计划将他们的绿色生态“鹏甜”西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作为产业带头人,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黄志永告诉笔者,他将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共同推动鹏田乡发展。勇于创新水稻田里走出“带货王”“家人们,来看看我们鹏田乡生产的大米……”这位正在进行直播的主播就是汪云辉,他不仅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主播,还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农业带头人。去年,汪云辉种植的2200多亩优质稻,经过加工和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他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这些优质稻米销往全国各地,收益近50万元。“作为一条全新的销售渠道,直播带货让我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汪云辉兴奋地说,“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还让我有机会将鹏田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在汪云辉的带动下,许多种植户也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他们纷纷当起了主播,尝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如今,鹏田乡逐步形成了“一村一主播”的良好势头。这些主播通过网络平台,向外界展示着鹏田乡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农产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徐骏薇)
01 2025/01
工厂化育苗助增收
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送庄社区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走访,在一座现代化袖珍西瓜标准工厂化育苗温棚内,看见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育苗工作。“我们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西瓜育苗,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田间出现重茬障碍。”送庄社区大棚瓜果蔬菜基地负责人郝红玲告诉笔者,眼下,在“袖珍西瓜之乡”——送庄镇,首茬西瓜的育苗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以前大棚育苗全凭经验、靠感觉,我们需要在各个棚里来回奔走,查看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情况。现在通过智慧农业云监控平台,大棚可实现自动放风、卷帘、浇水、测温等,使西瓜育苗实现全过程现代化监管与质量全程可追溯。”郝红玲说,这些都得益于智慧农业设施的实施,为大棚装上了“聪明管家”。嫁接育苗,不仅为当地西瓜种植户抢得市场先机,也为周边留守的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送庄镇积极引导果农做大做强西瓜产业,加快由传统种植向种苗育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模式转型,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位于送庄镇的洛阳农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瓜果育种的龙头企业,公司借助先进的育苗设施与设备对种苗生产车间进行全方位装备,把现代生物、环境调控、施肥灌溉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技术融入到种苗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种苗规模化生产。近日,在该公司分子生物实验室里,当地“西瓜大王”朱忠厚正在查看新品种的培育情况。只见他从一米多高的恒温箱中,取出西瓜组培苗培养皿,仔细检查、记录着秧苗的长势。朱忠厚告诉笔者,一颗小种子会裂变出多组胚苗芽,它们在培养基里生根、发芽、扩繁,再被移栽到大棚里,整个过程蕴藏着“黑科技”。这种“试验田+实验室”的模式,能加快育种速度,长出一茬接一茬的西瓜苗,增加瓜农的收益。朱忠厚介绍,在早春季节栽培或在连作地块种植时,为提高袖珍西瓜的抗病性及耐低温能力,要对西瓜苗进行嫁接,选择抗病性强、耐寒性强、亲和力好、耐早衰且对西瓜品质影响较小的砧木,可以选择南瓜、葫芦、瓠瓜、野生西瓜等作为砧木。近年来,送庄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种业振兴为目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涌现出以朱忠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育种育苗创新人才。目前,送庄镇拥有标准大棚育苗工厂10多个,年育苗能力130万株,育苗产值达200万元。 (夏莎)
28 2024/12
红土地上结硕果 油茶产业兴万家
江西省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油茶产业是该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林业产业。近年来,为破解油茶产量不高、缺少知名品牌等问题,江西省充分挖掘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加强科研攻关,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树立知名品牌,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 山上栽满“摇钱树”近日,笔者走进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佐龙乡浪田村油茶基地,只见连绵起伏的山坡上,1600亩油茶树长势良好,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种植油茶可以申请国家补助,购买保险后还能获得补贴,我对发展油茶产业非常有信心。”江西金桂源茶油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光平告诉笔者,2021年,因旱情严重,公司油茶种植基地的大量油茶树干枯死亡,多亏买了农业保险,公司获得理赔金202.6万元。永丰县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油茶生产重点县,该县以油茶新造林项目及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为抓手,积极落实县级财政奖补资金兑现政策,除省级补助外,该县财政部门对连续抚育3年且验收合格的新造油茶林和低产改造油茶林,按种植规模给予相应的配套奖补。同时,为解决林业经营者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永丰县还创新推出“财农通”“油茶贷”等金融产品。目前,永丰县累计发放“油茶贷”金额超9000万元,“惠林信贷通”总授信额度达5亿元。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启动实施油茶资源培育扩面提质、产业转型升级、山茶油市场开拓3项行动,并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油茶全产业链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科技赋能 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在九江市永修县林丰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如霜似雪,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以往,油茶产量不高、产业效益低一直是种植户面临的首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基地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林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该技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滴灌系统进行远程智能化管理,同时对林地的土壤环境要素进行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从而实现油茶树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灌溉和精细施肥,解决了因水肥因素导致的大小年问题。”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盘鑫海说。“通过实施油茶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新造油茶林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成龄油茶林产量增加20%以上,鲜果亩产量增加100~150公斤。”盘鑫海介绍,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可实现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江西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在提升种植质效方面,江西省更加重视良种的培育、技术的创新与模式的探索。目前,江西省新建油茶良种采穗圃18处,培育良种育苗基地83家,年供良种1.1亿株;制定了《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全面推行“大穴、大苗、大肥”技术,加快良种良法良技的示范推广,一大批基地亩产量超1000公斤;大力推行“五统一分”和“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促进油茶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江西省油茶种植面积达170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突破800万亩,茶油产能突破40万吨。品牌创建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的江西健达食品有限公司已连续6年取得有机认证证书和绿色认证资质。“普通油茶果收购价约为1.4元/公斤,而有机油茶果的收购价达2.5元/公斤。”该公司董事长周友胜告诉笔者,通过借助品牌优势,公司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在江西,提升山茶油的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已成业内共识。为全力打造“江西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江西省制定了《江西山茶油团体标准》《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标识管理办法》,保障了“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的规范性与权威性。品牌矩阵需要全方位打造,油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精尖深加工技术的加持。“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江西明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花说。在产业壮大方面,江西省下好精准招商、选商布局、融合发展“三步棋”,通过设立油茶科研专项,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出茶油口服液、护肤品、茶皂素等油茶精深加工产品。同时,江西省大力开展招商选商工作,构建项目库并向外推介。近日,在永丰县举办的2024年首届油茶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油茶联合服务万里行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油茶企业、油茶采购服务商、专业机构齐聚一堂,为江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油茶品牌出谋划策。现场还举行了茶油产业合作签约仪式,签约金额达35.2亿元。“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江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推动江西建设高水平规模化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江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俊说。此外,江西省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包括“江西山茶油”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江西省首届油茶文化节等。放眼望去,赣鄱大地上油茶花正开得绚烂,等到来年,挂满枝头的油茶果将成为百姓增收的“致富果”。 (刘培俊)
25 2024/12
小瓜蒌变身“致富果”
近日,笔者走进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回车堂村瓜蒌种植基地,只见整齐的棚架上,一个个瓜蒌沉甸甸地吊挂在蔓条上,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摘、装筐。“种植瓜蒌比较简单,对土地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病虫害也少。而且种植瓜蒌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种1年可以连续采摘5年。”回车堂村党支部书记贾子晓说。瓜蒌又名栝楼、吊瓜,其浑身都是宝,果实、果皮、根等均可入药,瓜蒌籽可食用,且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虽然今年气候干旱、气温高,但是我们的瓜蒌园安装了滴灌设备,因此瓜蒌发芽早、长势好、产量高!”该村种植户张群献高兴地说。在回车堂村瓜蒌籽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经过筛选、分级、包装、质检、加工等工序后,不起眼的瓜蒌籽变成了一袋袋休闲小食品,小小的瓜蒌变成了强村富民的“致富果”。为念好“致富经”,该镇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并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在屈原岗村、回车堂村种植瓜蒌约200亩,带动当地20余人稳定就业。在发展瓜蒌产业的同时,该镇还积极探索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探索林下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特色种植带,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望着丰收的瓜蒌,回车镇屈原岗村党支部书记张明蕊又开始谋划如何将村里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王勇生)
21 2024/12
以“橘”为媒 结出甜蜜致富果
仲冬时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橘香四溢。近日,在永宁江畔的橘园里,黄岩区头陀镇孙家汇村村民周春国拿着铁锹,和10多位村民一起为橘树施肥。“我们施的是有机肥,这种肥料既能促进橘树根部生长,又能防冻,来年橘树就能结更多的果子。”周春国说,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负责打理的橘树产量越来越高,今年亩产量达4000公斤。黄岩蜜橘是黄岩区的特色农产品,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为黄岩蜜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黄岩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立宏介绍,近年来,黄岩蜜橘原始种质收集保护工作逐步推进,原生品种实现“二次新生”,新品种研发推广不断加快,种植业成为黄岩蜜橘“裂变”的重要起点。目前,全区柑橘品种品系达180多个,种植面积近5.4万亩,产量达6.5万吨。走进中国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一张黄岩蜜橘品种演变谱系图引人注目,图中蜜橘关联品种如同分叉生长的树枝扩散开来。据介绍,黄岩区以“揭榜挂帅”方式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自主培育新种源材料1500余份,培育出原生黄岩蜜橘新品种,并选育出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系品种20个。目前,黄岩蜜橘产业正朝着数智化、绿色化方向不断发展。“黄岩智慧果园一张图”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开发,为全区柑橘生产提供精准方案,平均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植物表型智能机器人的研制、蜜橘木虱虫情实时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助力蜜橘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设施大棚完熟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全区橘园化学农药、肥料减施3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12%……“我们把蜜橘生态种植过程的数据收集起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采取健康土壤培育、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肥一体精准化调控等措施,对各环节严格管控,进而实现绿色栽培。”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员田生科说。引进非浓缩还原汁和超高压杀菌技术,在罐头、浓缩汁、果糖等方面进行产品研发与加工;开发蜜橘干瓣……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加工,黄岩蜜橘正在加速“裂变”。同时,在中国柑橘博览园认识不同的柑橘品种、购入一份精美伴手礼,在中国柑橘博物馆了解黄岩蜜橘的历史,于互动体验中感受蜜橘文化之美……不同主题的黄岩蜜橘文旅系列活动让黄岩蜜橘产业焕发新活力。王立宏表示,下一步,黄岩区将继续深化品种培优、品质提高、品牌提升“三品”联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黄岩蜜橘产业影响力。 (张晓洁 许舜达)
18 2024/12
种植中药材 铺就致富路
近段时间,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米东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100亩丹参迎来采收期。随着采收机在田间驰骋,一根根丹参破土而出,40多位村民熟练地将丹参挖出、去土、分拣、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去年以来,米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药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350余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今年,该村种植了100亩丹参、250亩党参及部分射干,100亩丹参目前已进入采收期。高平市百草园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原晓峰说:“我们在种植和管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今年丹参长势好、品质高,亩产量达1750公斤。而且我们采用订单农业模式,销路也不用愁。”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除了能领到土地流转金外,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干活,再获得一份收入。目前,基地共带动1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焦东风高兴地说:“我在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天能挣80元。”米东村党总支书记贾先德表示,今年,该村引进烘干设备,建起了中药材初加工厂。当地将探索种植更多适合本地、优质高产的中药材,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为村民开出致富“良方”。在高平市野川镇沟村村,200亩地黄也迎来了丰收期。近百位村民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弯腰、捡拾、装袋,动作一气呵成,一袋袋地黄被迅速装车,运输车辆沿着田边小道往来奔忙。沟村村经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的采收情况估算,亩均产量可达3250公斤,依照与合作方签订的每公斤2.4元订单价格计算,亩均收入可突破7500元。扣除种子、肥料、地膜、农药,以及人工、机械作业等各项费用后,亩均纯利在2500元以上。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许永清表示,为筑牢产业根基,降低投资风险,合作社与当地的药材研发公司合作,不仅开启了订单生产模式,确保产品“有处可去”,还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该村还打造“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杨佩佩 李娜 崔晓娜)
14 2024/12
大棚萝卜带来好“钱”景
“来尝尝咱村今年种的萝卜,这几天降温了,萝卜口感更好。”近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后谷堆村党支部书记唐凯从大棚里钻出来,顺手摘下几根弯腰青萝卜,邀请来访的笔者品尝。后谷堆村是远近闻名的“萝卜村”,当地人种植萝卜已有多年。但早些年间,当地由于采用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种植模式,加之管理方面比较粗放,导致萝卜品质逐年下降,卖不出好价钱。“咱们这里的土是沙土和淤土结合成的混合土,特别适宜萝卜生长。不把这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咱们这些村干部就愧对父老乡亲。”唐凯一脸正色地说。2019年,后谷堆村流转了48亩土地并建起大棚,但当时并没有村民愿意租用。于是,唐凯站了出来,带头领办书记项目,试种弯腰青萝卜。唐凯告诉笔者,他采取生态种植模式种出的萝卜,在外形和口感方面都远超以往,很受市场青睐。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村民们也纷纷跟着种起了大棚萝卜。这几年,后谷堆村陆续建起了30多个大棚发展萝卜产业,今年该村萝卜种植面积近400亩。“村里种植弯腰青萝卜的村民有几十户。”唐凯对笔者说,“大棚种植可以推迟种植时间,正好避开了病虫害的高发期,可以不用打农药,种出的萝卜品质更好,市场价也更高。”为了创造更高的品牌效益,后谷堆村今年还改用了土杂肥和豆肥。“虽然成本增加了,但用土杂肥和豆肥种植的萝卜脆嫩多汁,由于品质好,比普通萝卜的价格高很多,而且根本不愁销路。”唐凯介绍,萝卜收获之后,他们会接着种西瓜和番茄,这样又能增加一笔收入。未来,后谷堆村将把特色种植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拓宽乡村发展的道路。 (胡明慧 张雯)
11 2024/12
赤松茸撑开“致富伞”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白楼镇大郝村的林地间热闹非凡,一颗颗饱满的赤松茸从地里探出了头,村民们穿梭在林地里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瞧这赤松茸长得多喜人!”大郝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庆援拿着一朵刚采摘下来的赤松茸一边向笔者展示,一边感慨地说,他手中的赤松茸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大郝村依靠“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的成果。去年,淮阳区白楼镇大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周口市淮阳区培良种植专业合作社联手,在林地里种植赤松茸并取得良好收益。今年,2个合作社连同周口市星露农业有限公司,将赤松茸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今年雨水足,土地湿润,赤松茸长得慢,但品质却很好。”星露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宏边一边指导村民正确采摘赤松茸,一边对笔者说,“现在每天能摘500多公斤,再过一阵子产量还会增加。”“林下种植赤松茸,不仅把闲置的林子盘活了,还给村民带来了地租和就业机会。现在,百余名村民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说起产业发展,大郝村党支部书记郝家波满脸自豪。为了让更多人受益,韩庆援还带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由合作社和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村民在自家院里种植赤松茸,公司会按出货价回收村民种的赤松茸。“接下来我们打算把庭院种植模式推广到全村,让菌类产业成为大郝村的一块金字招牌。”韩庆援说。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