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06
高标准农田里的“交钥匙工程”
对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沉塘村富头组村民肖明清而言,今年的农事生产有些不一样。他开心地说:“打田栽秧,我们只需负责后一项,高标准农田交到手上时,田已经打好了。”2021年以来,井冈山市采取连片整村整乡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紧围绕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依“土”施方,努力建成灌排水顺畅、便于机械耕作、旱涝保收、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以农田高标准推进耕种低成本。笔者了解到,为不影响来年5月的下一季耕作,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选择在每年10月底晚稻收获后的冬春农闲时节进行。如何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工期之内,实现高标准、高满意度的完工,减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第一年可能出现的各类影响耕种的不利因素,解决群众对建设的“不适应”“不接受”问题?井冈山市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探索推行了“交钥匙工程”。“新房有交付标准,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有交付标准。”井冈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前说。为保证农田交到农民群众手里后可及时方便耕种,井冈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群众能够直接栽秧”为验收标准,由施工单位负责打田翻耕,保证高标准农田交回农民手上,可直接进行栽秧作业。郑前介绍,由于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在“促田成方”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先剥离耕作层,再进行“高削低填”的作业,从而达到平整土地、调整田形的目的。“田块调整中的表土剥离、挖填方等工程量较大,‘多挖少填’是施工的一大原则。”郑前说。一“多”一“少”之间,是井冈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积累,也是对“收钥匙”农民的认真负责。“土方回填后,大型机械再压过去,多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郑前坦言,“前期完成建设的农田有些未经施工单位打田,交到农民手上种植后第一年会出现田块不保水的问题。农民与自家土地间难免要度过一个‘磨合期’。”“由施工单位打好的田,再交到群众手中,后期无论是直播还是移栽,秧苗直接就能种下,就跟‘拎包入住’是一个道理!”郑前说。既有效消除了影响耕种的不利因素,也降低了农民的耕种成本,“交钥匙工程”推行后得到了许多群众的正面评价。在这场高标准农田的“精装修”中,“群众满意”成为建设的最高标准。据了解,2021年至今,井冈山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9.1万亩,2023年度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1万亩,其中改造提升0.2万亩,如期在今年3月完工。 (李克欣)
01 2024/06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近日印发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日前,自然资源部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如何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严守哪些底线,如何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围绕这些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强化县域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仍然是大趋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浚表示:“要顺应乡村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引导和配置空间资源,带动人口、资源、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优化乡村地区农业、生态、建设空间格局,更高效率配置空间资源,更好满足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诉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通知》落实这一要求,明确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针对目前不少村庄面临老龄空心、发展乏力等问题,杨浚表示,编制村庄规划,必须运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经验,立足于村庄发展基础,把握村庄演进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有序编制。《通知》明确,“多规合一”改革前已批准的村庄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或补充完善后符合要求的,可继续使用。重点发展村庄可单独编制村庄规划,或多个村庄合并编制,或与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联合编制。《通知》提出,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按照全域全要素的要求,从大地景观、村庄风貌、重要建筑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体现不同村庄的特点,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杜绝“千村一面”。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如何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通知》围绕提升安全韧性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进行了明确,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实效。如何守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底线?《通知》提出,优化乡村农业、生态和建设空间,引导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系统连片保护。如何守好历史保护底线?《通知》要求,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应将各类遗产保护利用管理要求统一纳入,明确土地利用、空间形态风貌的规划管控引导要求,防止搞成“两张皮”。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如何确保规划意图有效落地实施?杨浚表示,这需要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通知》强调,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村民和集体组织全程参与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保障机制,提高乡村建设和治理的实效。要将村庄规划成果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开展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推动建立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编制实施村庄规划,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农民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通知》按照“发动农民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赋能+在地规划人才培养”思路,提出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清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意义和主要内容。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村庄规划有基本了解,让基层干部对村庄规划与村里的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创产品规划设计方案等的区别有基本认识。要有效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动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献计献策,增强村庄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积极培养在地规划人才。为便于农民参与,《通知》还鼓励丰富村庄规划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制作直观易懂的版本,让农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杨浚表示:“自然资源部将坚持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指导地方编制能用、好用、管用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朱隽)
29 2024/05
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
为提高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规范性,更好地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通知》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将增殖放流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减少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放流数量,逐步加大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放流数量。要坚持开放水域优先,重点支持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以及资源衰退严重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没有捕捞渔业的湖泊、水库,除增殖生产、净化水质等需要外,原则上不再放流广布型经济物种。要坚持质量优先,规模与效益兼顾,保障放流物种种质和质量,切实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放流效果。《通知》明确202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陆水域增殖放流物种结构优化调整目标。2024年要将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放流数量占淡水物种放流数量比例调整至约90%,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放流数量比例调整至约10%。到2030年,淡水广布型经济物种占淡水物种放流数量比例调整至约85%,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放流数量比例调整至约15%。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涉及的省(直辖市)可进一步提高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放流数量比例,以加大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通知》要求各地不断强化增殖放流支撑保障,以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切实加强增殖放流苗种供应能力建设,加快区域性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技术攻关。要积极开展水生生物标记放流和跟踪调查监测,强化放流效果评估。《通知》还要求各地实施好2024年度中央财政资金增殖放流任务,细化增殖放流绩效目标,统筹规划年度放流规模,高质量完成放流任务。 (冯建伟)
25 2024/05
2024 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 我国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十七届农业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4 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 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报告》指出,自 1994 年起,我国政府共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理事会提交了 7 次全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情况。清单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实现总量和强度双降,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政策措施的实施,表明我国农业活动对全国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围绕种养业减排降碳、农用地碳汇提升、生物质能和绿色农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减排固碳取得了新进展,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低碳转型。种养业减排降碳方面,针对稻田CH4减排,围绕秸秆快腐、微生物菌剂、高产低排放品种筛选和节水灌溉建立了气候智慧型减排增碳技术 体 系 ;针 对 反 刍 动 物 肠 道 发 酵CH4 排放量大、减排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肠道发酵 CH4 排放抑制技术创新及研发,继续降低单位畜产品 CH4 排放强度;在畜禽粪便管理减排方面,2021年,全国96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粪污处理过程中 CH4 和 N2O排放。《报告》显示,我国农用土壤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固碳增汇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土壤固碳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当前,土壤固碳增汇技术主要分为有机物料添加技术、优化耕作技术和精准灌溉技术等, 尤其以有机物料添加技术的碳汇效果突出,通过向土壤中人为添加外源有机物质以帮助土壤固碳,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和绿肥还田等技术。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生物质发电保持持续增长,装机总规模达到 2952 万千瓦时,占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2%,发电量达到 1326 亿千瓦时。全国大型沼气工程保有量达到 7395 处,年产气 14 亿立方米。建成多个万吨级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示范基地,加工站点达到2664处,产能1260多万吨,推广生物质炊事取暖炉具约1600万台。 《报告》指出,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是国家适应战略的优先事项。通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适应技术与研发等政策规划与行动实施,提升了我国农业抵御气候变化不利影响、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报告》总结了农业农村领域低碳发展典型案例,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小麦、苹果、绿茶、牛奶等农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提出减排措施建议。展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报告》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攻关低碳发展关键技术和减污降碳、丰产减排的生产模式;推进农业农村低碳标准化工作,以科学监测和评估引领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强化农业农村低碳发展韧性等。 据介绍,《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相关研究单位共同发布,旨在综合评估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绿色低碳协调发展。(李丽颖)
25 2024/05
《江西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方案》印发 单个项目最高可享贷款贴息200万元
近日,笔者从江西省财政厅了解到,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江西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江西设施农业建设,助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设区市、县(市、区)可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贷款按年度进行相应贴息,贴息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并采取“双限”控制,即贴息的贷款利率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且不超过2%。同时,单个项目当年贴息资金不超过200万元,省级对市县实际贴息支出予以奖补。贴息对象包括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目的是鼓励更多农业经营主体针对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等领域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但贴息支持不包括债券、基金、融资租赁等其他融资方式。下一步,江西省财政厅将立足财政职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投向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殷琪惠 刘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