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篁岭 品乡韵

发布日期:2024-09-11 浏览次数:34

近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晒工坊内,当地农民摄影师曹加祥指导村民布置好晒秋景观后,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定格了篁岭绚烂的秋色。

秋日的朝阳洒落在山间,氤氲的薄雾渐渐散开,百余米落差的山坡上,错落排布着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屋舍,屋舍窗外伸出的晒架上,托举着圆圆的竹制晒匾,里面盛满了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像给一幅山村水墨画点缀了绚丽的色彩。

“这就是篁岭晒秋!”曹加祥告诉笔者。

2009年,当地引入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对篁岭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之初,我们就思考要深入挖掘篁岭村的特色文化,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让游客不仅有美丽的乡村风景可看,更有特色的乡韵、乡俗、乡味可品。”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说。

篁岭村依山而建,缺少平坦的晒场,村民们就在屋檐下、窗户外搭起晒架,晾晒农产品。渐渐地,晒秋就演变成了篁岭的特色农俗。“每天早上,村民们端出一个个大晒匾,里面放着不同颜色的农作物,像是一个个放置在大自然里的调色盘。初次见到这一场景时,我非常震撼。规划过程中,我们就决定把晒秋打造成篁岭乡村旅游的招牌。”吴向阳说。

举办晒秋文化节、设置最佳晒秋摄影点、开发晒秋体验项目……晒秋,从当地的一项农俗,变成了标志性的文旅品牌,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走进篁岭村众屋茶吧,曹加祥再次拿起相机,拍下屋子梁柱等构件上的木雕。通过照片,可以看清上面精美的图案,如木制藻井天棚上的“百鸟朝凤”图、木柱上的“和合二仙”和“刘海戏金蟾”……“篁岭组建专业修复团队,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工艺,修复了古建筑中的‘婺源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艺术。”曹加祥介绍道。

如果说,晒秋和徽派建筑是吸引游客的“形”,那么,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就是留住游客的“魂”。

在篁岭村天街的众多店铺中,一家制作和售卖油纸伞的店格外亮眼,不时吸引往来的游客驻足欣赏。

2015年,归乡的曹文娟在篁岭租下两间店铺,并前往有着悠久油纸伞制作历史的婺源甲路村,学习油纸伞制作技艺。

“店铺一开张,就成了游客热门打卡点。店里每年都要卖1000多把油纸伞,其中绘有‘篁岭晒秋’图案的油纸伞,是卖得最好的。开这个店,我不仅赚到了钱,也向游客们传播了婺源的非遗文化。”曹文娟说。

甲路油纸伞、竹编、米酒、板凳龙灯、徽州婚俗、盘山花灯……篁岭村把本村和周边的手艺人、非遗传承人请过来,打造非遗相关业态,并不定期举行文化民俗活动,使游客留下了丰富的“篁岭记忆”。

篁岭,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偏僻山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14年,篁岭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去年,篁岭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今年上半年,篁岭村接待游客超140万人次,营收达2亿元。(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