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手中艺 马尾绣风华

发布日期:2025-01-11 浏览次数:385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直有养马、赛马的习俗,勤劳智慧的水族妇女,用丝线缠绕马尾,在布面绣出蝴蝶、鱼、鸟等图案,创造了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马尾绣。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尾绣以马尾作为主要原料,制作手法独树一帜,工艺包括配线、搓马尾、放花、做结等一系列工序,用料考究、工艺繁杂、色彩明快、刺绣精美,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马尾绣图案丰富多彩,有鸟语花香、双龙戏珠、蝴蝶飞舞等,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对美好的追求。

近日,笔者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巾帼手工坊,只见四五位绣娘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全神贯注地绣制作品。

手工坊负责人潘正永是当地水族马尾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马尾绣,后来也成为一名绣娘,并靠着这门手艺补贴家用。2017年,潘正永成立公司,召集绣娘,带动当地妇女增加收入。

过去,马尾绣存在产业规模小、市场化不足、产品单一等问题。当地对产业仔细分析后,在继续加强技艺传承的同时,引导绣娘在绣法工艺、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对接市场需求。

“我们结合非遗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将水族马尾绣元素植入文创产品中,让产品更符合大众审美。”三都水族自治县应丽马尾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应丽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马尾绣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花样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当地将马尾绣融入字画、挂件、钱包、提包等产品,受到了许多外地顾客青睐。

随着马尾绣特色产业的壮大,“指尖经济”成为水族妇女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三都水族自治县大力推动马尾绣、蜡染等民族技艺,将这些技艺转化为“指尖效益”,目前,全县已有3.7万余名妇女靠双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陈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