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28 浏览次数:388
一把小小的剪刀,几块零星的碎布,经过拼贴、剪接、缝合,转瞬间就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灵动活泼的布贴画。以剪代笔,凭着一双巧手,用各种碎布拼贴出万千传神图案,这就是布贴画。来自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屯村的陈美贤是当地制作布贴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笔者走进陈美贤的家中,看到几十幅布贴画作品摆放在各个角落,人物、风景、动物等各类题材应有尽有,每一幅作品都色彩斑斓、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
“我从小就喜欢捣鼓各种碎花布,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和母亲利用布料手工制作成花卉、鸟兽等图案,并粘贴补绣在衣服上。”陈美贤说,自幼受家中长辈们的熏陶,她对布贴画情有独钟,那时候去亲戚家串门,只要看到好看的碎布,她都会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
布贴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陈美贤专注布贴画也已有数十年,她以剪刀为画笔,以布块为颜料,从简单的图案拼贴到创作出一幅幅内容丰富又有生命力的布贴画作品,她的技艺日渐娴熟,作品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布贴画的主要工艺是布缝和补花。”陈美贤介绍,布缝就是大面积拼贴,补花就是小面积点缀花饰纹样,经剪切、缝补、拼贴,再进行镶花,就可制作出一幅布贴画作品。不同质感的布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的作品生动形象、独具特色。
在剪贴的过程中,陈美贤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她首先将设计好的图稿打印出来作为画布底板,然后逐一剪下图案,再根据纸样选择不同色块的布料进行裁剪和粘贴。“在这过程中,每一块布的选择都至关重要,不同的色彩搭配能碰撞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陈美贤说。
“布贴画能传承上千年,说明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陈美贤眼里,那些被遗弃的旧衣服和碎布料,通过巧妙剪接缝制都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她感慨地说,“如今,人们已经告别了缝缝补补的日子,布贴画的实用功能虽然逐渐消失,但它依旧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未来,陈美贤计划将本土乡村特色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以此打造更多具有礼泉特色的布贴画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礼泉,感受布贴画的魅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李晶晶)